舌尖故事

舌尖故事分类:


当前位置:首 页 > 舌尖故事 > 北京 > 国内 >

天福号的酱肘子

浏览: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的,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说,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不久,山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顿使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小店以此命名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不料刑部一位官员当场吃过后说,连声称好。刘抵明如法炮制,结果大受欢迎。此后,刘抵明就在这锅肘子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贡品。

  天福号只认京东八县的猪,那里水土好,养的猪黑毛,耷拉耳朵,成熟期为11个月左右,肉比较瓷实。做肘子只用猪的前脚,一个肘子能有五六斤。

  天福号的绝活在配料和掐汤上,肘子进锅煮一个小时后开始掐汤,这就需要能随时掌握火候;此外就是收汁出锅:虽叫酱肘子,可没有一点酱或酱油,肘子上的色那是糖色。出锅时要让皮贴在肉上,提拉起来不碎不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到口酥嫩。

  天福号肘子的制作:天福号酱肘子选料严格,采用生长一年半左右的仔猪前腿,每只猪三斤半至四斤半,个头大小、肉质肥瘦、肉皮薄厚要基本一样;配制老汤的辅料花椒、桂皮、生姜等要产地固定、新鲜整齐;生产工艺一丝不苟,精工细作。从而形成了酱肘子、酱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醇厚的独特风味,在京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福号肉铺。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

解放后几经变迁,天福号从西单牌楼东拐角迁至西单路口西南侧,旧牌匾也不知下落。著名书法家董寿平题写的新牌匾在文革期间被砸烂,现牌匾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淑亮题写。但无论店址、牌匾如何变化,天福号酱肘子的传统制作方法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目前,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它拥有两个生产车间,除生产传统酱制品、卤制品、油炸货外,还生产多种西式肉类制品。另外,为满足首都消费者需要,除西单路口的天福号外,又在西直门内大街开设了天福号分号,并在全市各大商场内设立了多个专营柜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天福号的酱肘子、酱肉,1988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称号,1994年在北京第二届国际中小型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暨洽谈会上荣获展品“金奖”,1995年获得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向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推荐产品的称号。天福号1993年被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目前天福号在北京已成立多家连锁店,其中要数最近新开的西直门内旗舰店规模最大了,位于西直门内大街213号。




上一篇:沟帮子熏鸡:尹四爷与宫廷熏鸡秘方

下一篇:话说中唐时代的“三皮丝”



  •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2553777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加拿大Glorias水果条【买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