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特色小吃“安海土笋冻”:此“笋”非彼“笋”
土笋冻是由一种俗称“土笋”的海虫熬煮后放低温下自然结冻的特色小吃,在闽南地区享有盛誉,有“闽南第一小吃”的美称。
安海土笋冻,其实此"笋"非彼"笋",它的原材料“土笋”是一种长在海边滩涂里的腔肠动物,学名“星虫”,身长3-5厘米,五脏俱全,全身都可食用。明·屠本峻《闽中海错疏》:“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取凉井水,与土笋一起熬煮,身上的胶原蛋白溶化入开水中成粘糊状,盛出分别置入小盏,冷却后成冻,即为土笋冻,甘甜可口。”
安海土笋冻形圆小略扁,色泽灰白相间,玲珑剔透,鲜嫩清脆,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味道甘冽鲜美,为冷盘佳品。安海土笋冻的最原始佐料为蒜泥、酱油、醋;后因口味独特广为流行,不同地区还发展出姜丝、辣酱、花生酱、芥末、芫荽、糖醋萝卜等佐料。
目前,关于安海土笋冻的起源有2种流传很广的说法:一是郑成功发明土笋冻说,即郑成功攻打台湾时发明的;二是戚继光发明土笋冻说,即戚继光在安平抗倭时发明。
郑成功奉命攻打台湾之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粮草紧缺。而郑成功治军严明,坚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驻军当时所在地离海滩很近,将士们到海边挖出来大量的“土笋”,而郑成功每日仅食用以土笋煮成的汤。忧国忧民的郑成功为了早日收复台湾,经常忘记用餐,而其下将士经常要再次温热土笋汤。某日,郑成功不想让手下将士为他温热,直接食用凝成冻的土笋汤,没想到这味道比土笋汤要好,无意中郑成功发明了土笋冻!
从清代周亮工留世的《闽小记》一书可知,周亮工在闽11年中(1647-1658)就常食土笋冻,而从郑成功在公元1661年驻军厦门,并从金门起兵攻打台湾这一史实来看,可说明郑成功在攻打台湾时发明了土笋冻这一说显然只是传说。
而戚继光发明土笋冻之说则有其历史依据。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兵抗倭。因粮食紧缺,便下令捉滩涂上的跳跳鱼、小虾、小蟹、螺贝一起下锅煮汤,而在滩涂上拖螃蟹的时候无意间捉到了一种海蚯蚓,士兵将之单独放进锅里煮汤。在戚继光最后用餐时,只剩下冰冻成块的海蚯蚓,他也只好拔剑取下一块品尝,没有想到这美味比鱼、蟹更鲜美,从此土笋冻便流传开来。据《泉州历年大事年表》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3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遂逃窜。”可知,戚继光在公元1564年到过安海抗倭,因此,其发明土笋冻有其历史依据。
旧时土笋以安海五里桥中亭出产的最为肥大,并取自西垵村的清甜井水制作而成的土笋冻,始为知名。作为历史上土笋冻发源地的安海,今天安海土笋冻更是热销海内外,并赢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