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故事

舌尖故事分类:


当前位置:首 页 > 舌尖故事 > 国内 >

你还记得,当年黄浦江畔的阳春面吗?

浏览:     

  上海人爱吃面是出了名的。面痴众多,面馆林立,浇头花样百出,但偏偏有一碗面,在许多面馆里都难觅踪影。
  银丝细面卧进汤里,挑一勺猪油,撒一把葱花,这清心寡欲的佛系面条,就是老上海人念念不忘的——阳春面。

  1 | 阳春面一点也不阳春
  阳春面并不专属于上海,苏州、扬州、无锡、高邮各地都有自家熟悉的做法。不过,今天先来聊聊上海人记忆中的这碗面。
  说白了,它就是一碗清汤光面,许是叫起来不够体面,便冠了个“阳春面”之名。其实买上半斤切面,自己在屋里厢就可以做起来。

  “低配”的版本,甚至不需要高汤,碗底放一撮味精、半勺猪油、一点生抽,用开水冲开,盘上象牙白的细丝切面,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升级一点,就是不放味精,将白开水换成吊足了鲜头的高汤而已。

  2 | 老上海心中阳春面的腔调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肩挑扁担的阳春面小贩,从弄堂口颠颠走来。一头是筒子骨吊的高汤,另一头是下面的锅,面摊架好,大口圆碗一字码开,放好调料,来一个客人,下一勺面。
  这“一毛钱一碗”的阳春面,在空气中漾开猪油的香气,在物资匮乏的老时光里,是廉价又不失体面的美味。
  简单归简单,腔调要足,体现在一碗阳春面里,就八个字:汤清、面健、油香、葱绿。

  汤是否清澈见底,直接反应下面人办事体是否讲究。面汤不用下面水,面条出锅后,过一道凉白开,去除浮余面碱。高汤细面两清爽,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阳春面的面条没有任何掩护,冲锋在第一线。活儿不好,会被当场击毙。

  这样的面条,从轧面、下面到盘面,要如行云流水。
  水、面粉、碱比例配好,和成面团,轧成长方条形面片,将面片折叠,用机器反复滚轧几道,才能充分上劲。

  面条比龙须略粗,轧面机有固定刀口,这粗细能轻巧而快速地浮于沸水之上。

  捞起后投入一旁的冷水锅,清凉一激,弹韧自成。最后长筷捞起,甩进漏勺沥水,筷勺并用,三折一堆。


  劳动人民靠筷子尖的一小眼猪油,熬过了艰难的岁月。即使在什么都吃得到的今天,一勺凝若玉脂的猪油,仍然是许多食物的灵魂解药。

   素面朝天,总归不够体面。葱花就成了整个team中的颜值担当。
  上海本地的小香葱,口味不似大葱辛辣,但香气更灵光。去头去尾后切成葱花,密密地铺撒在面条上,就像初春湿土间的嫩芽,生趣盎然。

  3 | 再寻一碗记忆中的阳春面
  “以前住在富民路新乐路时,路口面棚下的最好吃呀!现在吃不到这个味道了。”
  阳春面成了老一辈上海人心头的朱砂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于是他们只能在标榜“上海传统阳春面”的逸桂禾,一解望梅之渴。
  逸桂禾前身是“辣肉丝面馆”,老板一脸凶相,骂走不少客人。改名逸桂禾后,重口辣肉丝不再主打,开始还原一碗老上海阳春面,老板也不太出现在前堂。老客不记前仇,新客只管吃面,鸟枪换炮又闹忙了起来。

   汤是否清澈见底,直接反应下面人办事体是否讲究。面汤不用下面水,面条出锅后,过一道凉白开,去除浮余面碱。高汤细面两清爽,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老师傅看到年轻食客,免不了多说几句:“别拍照了,赶紧拌呀,面要坨住了。”或是:“从碗底抄,调料全在下面呢。”

  阳春面
  阳春面标配的打开方式是:“qie个则面,侬要先qie一口汤。”
  嗯,汤色如茶,清澈透底,微漫过“观音头”,表面浮一层打着旋儿的油花花。
  喝之前尚怕太油,没想到竟能喝掉大半碗。猪油香气不多不少,汤底据说是两扑头,一道荤一道素,花几个小时吊出来的,无论用了几样食材,在口中漾开的滋味,确实和谐可爱。

  面条咬开,每一根都有粉白的笔芯。喜欢软面的客人或许觉得“夹生”(点面时可嘱咐要“软面”),但偏爱硬面的我,十分喜欢这样“旋转、跳跃、不停歇”的韧弹度。
  不吹不黑,这碗阳春面,会让人放下对浇头的执念,一心吸面。

  实在耐不住寂寞,可以搭份百叶结卤蛋,绝配。
  尝到了阳春面的好,忍不住吃一下其他面。
  密密麻麻的菜单正中央——“本店绝配”成功引起我的注意:葱油拌+咸菜+辣肉+肉馄饨!

   结果这套绝配,差点让一起吃面的上海小伙伴绝望。
  上虞咸菜又甜又咸,辣肉热辣,粒粒油光四射。两份浇头单吃都重口到面部肌肉失调,再搭配咸香油腻葱油拌面,令人实在无福消受。

  不知道把葱油拌面换成阳春面,会不会更配?

   酒香鲜肉大馄饨
  “绝配”里的肉馄饨,就是菜单上的酒香鲜肉大馄饨。
  一般面条做得好都搭着卖馄饨,做馄饨皮子时,水的比例通常比做面条多,皮子更湿滑柔软,筋度不用那么大。
  但逸桂禾的馄饨皮属于硬汉派,挺刮硬气,不服软。猪肉馅满满,料酒香浓郁,但还是太咸。
  汤底估计也放了眼猪油,撒了胡椒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滋味。个头是真大,半碗下肚就打饱嗝了。

  牛肉牛肚干拌面
  牛肉牛肚干拌面,是另一碗值得被安利的面。料下得足,价格也不得了。
  手指粗的牛肚块,处理得干净爽口,牛肉香气也到位,碗底先铺好酱料,用挂得住酱料的小圆粗面,撒上红的辣椒面、绿的小葱花,再配几片青菜叶。吃前用筷子从下往上,挑拌抖匀。

   若不心疼荷包,可以再配一碗牛肉汤。

  多数头一次来吃面的客人,都会选择困难。坐在收银台的店长则会优先推荐红烧牛/羊肉面,价格辣手,直逼台湾之光“鼎泰丰”。
  我也吃过一回,肉块大而酥烂,汤底用了牛/羊肉高汤,可是太甜,不是我的菜。

   4 | 越简单的面,越难做好
  简单的面,做不好丢人;做得再好,也挣不了几个钱。因此,敢以一碗阳春面作招牌的老板,多少有点傲骨。
  我们也探访了其他面馆,比如开成连锁的“十月红燕”,说是汤底除了用筒子骨、老母鸡、火腿吊味,还用到了干贝。无奈喝起来咸有余鲜不足,且汤色略浑。至于面条,下得偏软,丢了筋骨。
  还有一些面馆,兴许觉得自家这碗实在称不上“阳春面”三个字,索性只叫它光面,也不写上菜单。
  于是回头再想逸桂禾,17元/碗的阳春面,也许是贵在“难得”。

   个么,顺带安利一个开了几十年的切面店吧,就在离逸桂禾不远的合肥路——华良切面店。
  师傅和轧面机,都是粮食局的元老。国有单位解散后,他们带着机器依旧做面,做上海人离不开的切面。

  这里的一切都被扑上面粉,包括师傅的脸颊、眉眼和鼻毛。

  每天这里要走掉上千斤的面,除了街坊邻居,黑板上的订单,来头大得吓人——检察院、区政府、黄浦法院……

  店里奖杯林立。
  实在忘不掉阳春面,那就来这里买一份回家——为自己好好熬一锅汤,也许还能觅得,记忆中的熟悉味道。




上一篇:谁告诉你川菜越辣就越正宗的?

下一篇:张飞怒吼,退百万曹兵,成此名菜



  •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2553777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加拿大Glorias水果条【买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