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得名于美女救人
浏览:
次
故事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但至今仍在川南一带流传。《筠连民间文学集成》中,还能读到类似故事。其实,四川人做菜放花椒的历史远比花娇姑娘的传说更为久远。花椒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四川与陕西交接地带。古时称花椒为“椒”,或山椒、蜀椒、秦椒。四川花椒最为名贵,中医处方中称“蜀椒”或“川椒”。
很有意思的是,花椒首次出现在文献中,也是伴随着美丽的女人。在《诗经·椒聊》中,花椒象征着美丽的女人。诗中的美女“硕大无朋”、“硕大且笃”,高大健美的身材既有风度又气质不凡。那时的审美标准以健壮为美,象花椒一样能生孩子。所以诗人才赞美道:“椒聊且,远条且”,一串串花椒的芳香飘向遥远的地方。在《诗经·东门之枌(fen,二声)》描述宛丘郊外的舞会上,象锦葵花一样美丽的子仲家的姑娘,舞姿袅袅、荡人心魂。她送给诗人一把芬芳的花椒作为信物。诗人接受了花椒,也表示接受了姑娘的爱情。人们今天也能感受到先秦女子自由、浪漫的情爱生活。
大概是古人相信花椒的香味有助于神灵的胃口,《诗经·周颂》描述周成王时期垦荒、耕种、收获、祭祖祈福情景时说道:“有飶(bi,四声)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放了花椒的饭菜香喷喷,神灵吃得高高兴兴,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国家光大,保佑人民平安长寿。屈原《离骚》说:“怀椒糈(xu,三声,古代祭神用的精米)而要之”,花椒也被巫师用来招待神灵。李嘉佑《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椒浆,即椒酒,就是用花椒浸制酒。当然,不能只是让神灵独自享用花椒,人们还用酱油和酒将其浸泡制成调味香料敬献给父母。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过腊一日,谓之小岁,释贺君亲,进椒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能(耐)老”。皇后妃子们也难以抗拒椒香的诱惑,甚至奢侈地用花椒和泥涂在宫殿墙壁上,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花椒的芬芳,且取花椒“实累累、结子多”的吉利之意。陆机《拟古诗》曰:“高门罗北阙,甲第椒与兰”。由此,椒房、椒掖、椒室、椒殿、椒庭皆指皇妃的宫室。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椒房也作后妃的代称。杜甫的《丽人行》中道:“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这里的椒房就是指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