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韩式炸酱面是源于中国
浏览:
次
日治时期,也就是“共和春”在仁川中国城营业的早期,清餐馆有妓女陪酒而且可以打麻将,是那些有钱人出入的地方,而非大众餐厅。因此,日治时期的共和春餐厅菜单上的“特等料理”中不包括中国劳动者用来填饱肚子的炸酱面。
韩式炸酱面发祥地——仁川中区善隣洞中国城“共和春”餐馆1955年的面貌。炸酱面之所以只是中国人的充饥食品,主要是因为朝鲜人对中国人的排外意识。例如,以1931年万宝山事件为借**发的排斥中国人事件。另外,不想和本地人一起生活的中国人“自成一体”也是一个原因。1920年以后,每年有两万多名来自山东的“苦力(劳工)”涌向韩国,《朝鲜日报》1930年3月25日曾报道说:“从城市建筑工地到地方水利工程工地,都被中国人占领。”但他们并未和朝鲜人分享金钱和饮食,也没有敞开心扉。《每日新报》1930年11月14日报道说:“他们空手而来,满载而归。”
韩国人现在吃的韩式炸酱面是中国1949年解放后,并且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或“韩国战争”)导致华侨社会面临没落危机时诞生的。在依靠美国援助的面粉糊口的20世纪50年代,华侨们将原来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炸酱面改良成韩式炸酱面,丰富了韩国人的餐桌。但是,韩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华侨歧视政策使他们无法在韩国立足。在人种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全球化时代,“身世曲折”的韩式炸酱面也成为鉴证历史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