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居以炒肝闻名,其色泽喜人,肥而不腻。 将“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净的猪肠猪肝为原料,加上葱、姜、蒜末酱色和勾芡,定名“炒肝”。稀稠适度,将其盛入喇叭形小碗中如宝盏含晶,吃时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喝,别有一般风味。
“会仙居”创立
在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蓠门外鲜鱼口中间路南的“大顺记”鞋铺,因经营亏损,将一间门面的铺面房租给刘永奎(北京人)。刘和其妻在此开了酒馆,卖黄酒、小菜。如:花生米、松花蛋、咸鸭蛋等.无店名。后因店主通过收购附近酒楼、饭庄的剩饭菜,经加工后再卖,便被一些穷人称为“喜欢吃得‘折萝’或‘荤腥’”并传说一位老人来店,要了两碗‘折萝’,可钱还是不够,店主宽容地说:“您这么大岁数,就是白吃也没关系。”老人吃后人不见了,但这一天,锅里的‘折萝’越来越多,收入大增。店主便认为,此老人是神仙,于是把小店定名“会仙居”。
刘永奎经营
刘永奎后因吸大烟,无心做生意,又无子女.便请妻弟刘喜贵帮忙照顾生意,到同治来年,刘家夫妻相继逝世,会仙居由刘喜贵经营。农民刘喜贵既无手艺,又不会做生意,便将其子刘宝忠、刘宝奎送到饭馆学徒。光绪20年(公元1894年),哥俩期满出师,三子也已成人。哥仨先后在会仙居帮父作生意.并增加了白酒和自制的酱肉及火烧。伙计从1人增到4人,但生意平常。
哥仨经营
1900年,刘喜贵逝世。会仙居由他的三个儿子经营。哥仨既齐心,又肯动脑筋,他们先是模仿附近一家生意很好的“广来永”白水汤羊肉铺的做法,买来猪肠、猪肝、猪心、猪肺等,洗净后,分别切成段、丁、条、片,再放上花椒、大料、盐,用白小汤煮,起名“白小杂碎”。又将大火烧改,为“叉子火烧”。做法是:用盐水合面,做成小火烧,先用饼铛烙一会儿,再用叉子托住,放在炉内.温火烘烤。出炉后外焦里嫩,咸淡可口。但白水杂碎,因佐料不全,制作工艺简单,不太受顾客欢迎。
广受好评
当时《北京晨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对北京的风土很感兴趣,经常光顾此店。一次在聊天中得知哥仨的心思,便建议将“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加上酱色和勾芡,改名叫“炒肝”。哥仨听后,连声说好。并特别定制了一种口大底尖的喇叭形小碗,这种直径只有二寸多的碗,看着大,实际盛不了多少。盛入炒肝后,如宝盏含晶,稀稠适度,色泽喜人,香味扑鼻,吃时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喝,真是别有风味。每碗卖两个铜子,每天从早到晚一直供应,很受顾客欢迎。
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首竹枝词,生动地道出了北京人对炒肝的赞美。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词后并注目“炒肝以猪之小肠切成段,用粉汁烩之……,名为炒肝,实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块.亦非炒过也)。京谚语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请中‘炒肝香’,则卖者吆喝声也。”后来,杨曼膏又在《群众报》上介绍了会仙居炒肝的营养价值,更使会仙居的生意出现了空前的兴旺。 在民国初年,会仙居大兴土木,从一间平房发展到两层楼房,门前挂上了金字店匾,二楼还增添了馄饨。此时,杨曼青又写书宣传了会仙居,使其闻名名于京。后来,为了招徕顾客,又在门外架起了炒肝锅,过往行人只要停留观望,小徒弟就马上端一碗炒肝送到你面前,价格便宜,盛情难却,只好喝上一碗。对老主顾更加照顾,附近华乐戏院(现大众剧场)、广和戏院的梨园界人士,基本都是会仙居的常客。他们只要打声招呼,刘宝忠便亲自到后台,把炒肝一碗碗送到面前。在这个时期,会仙居平均每天要加工近百斤猪肠,几十斤猪肝,但无论多忙,都确保炒肝质量。
“天兴居”兴起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会仙居斜对面新开了一家专营炒肝的“天兴居”(掌柜是洪瑞、沙玉福),使会仙居面临着生意上的挑战。但因会仙居字号老,质量好,仍顾客盈门。
刘家哥仨相继逝世后,会仙居由刘家第三代的兄弟5人经营。由于他们互不信任,接月轮流掌柜和生意经验差,使会仙居原材料不足,质量下降,经营滑坡,直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与此同时,天兴居却倍加精心制作炒肝,以质量吸引了很多会仙居的主顾,销售量很快超过了会仙居。北京解放后,会仙居以出租的形式于1952年让给康克文等人经营,使其重整旗鼓,提高了炒肝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生意逐渐好转。直到公私合营前,这两家炒肝店仍互相争雄。
与会仙居合并
1956年,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用天兴居的房,挂“公私合营会仙居、天兴居饭馆”的牌匾。由原天兴居经理的后代沙德亮任经理,由会仙居做炒肝技术最好的师傅傅掌灶,还专门设了洗肠子车间,使北京炒肝得以继承。 从公私合营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天兴居经营的“炒肝、包子”这两个主营的风味品种始终没变。食品质量、服务态度、卫生面貌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8485995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
在我国古代,唐诗是一种起源文化的另类代表,在唐诗的鼎盛时期过后便是宋朝的到来,于是便出现了宋词,当然宋词的出现是在唐诗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宋词却又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并且在宋词中会出现笋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诗歌中会经常性出现,可以说是宋代诗词诗歌的一种创新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诗人跟唐代诗人创作心理变化的不同以及心态的变化。 ...
说起台湾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鸡排,芋圆,还是……永和豆浆? 虽然听起来没有前两者那么诱人,但对于大陆吃货来说,永和豆浆无疑是最熟悉的台湾小吃之一。豆浆油条,蛋饼饭团,都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工作日早餐。 台湾永和豆浆店里的小吃 前段时间,我们去了台湾,想尝尝当地的永和豆浆,吃起来跟大陆是不是一样。没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浆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