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ter SPORT的历史要从大多数老电影的结局——婚姻开始。德国糖果商阿尔弗里德·尤金·瑞特(Alfred Eugen Ritter)与糖果店的主人克拉拉·高特(Clara Göttle)在1912年结成连理。其后,他们创建了自己的巧克力与糖果工厂“Alfred Ritter Cannstatt”。从此,他们对于巧克力的爱变成了一项家族事业。
1912年,企业的诞生。
阿尔弗里德与克拉拉·瑞特的第一间巧克力与糖果工厂创立在德国巴特坎施塔特的Inner Moltkestrasse(今斯图加特市)。
1919年,以Alrika之名扩张。
因销量上升并且需要提高产能,这座家庭企业搬迁到德国巴特坎施塔德(今柏林)的威廉大街16号。同时瑞特家族以自己的品牌:Alrika推向市场。(Alfred Ritter Cannstatt的缩写)
1920年,更多的员工。 至此已有40名男女员工工作于“Alfred Ritter Cannstatt”巧克力和糖果工厂。
1926年,公司的第一辆卡车。
至此公司已有80名员工。生产的规模已逐步从手工作坊转变到工业化量产。此时公司购进了其第一辆卡车。
1930年,迁到瓦尔登布赫。
巴特坎施塔特局促的空间已经严重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尽管当时的世道并不尽人意,公司还是搬迁到风景宜人的瓦尔登布赫。并且用巴士接送那些熟练的员工来往巴特坎施塔特和瓦尔登布赫。
1932年,方形巧克力的诞生。
世界唯一的方形巧克力正式诞生。克拉拉·瑞特提出了要生产一种巧克力,而且在不减少重量的情况下能放进运动夹克衫中。这项提案很快得到了家族的肯定。这种巧克力被定名为“瑞特的运动巧克力”,因为它能很好地放进男士运动衫之中。同时,企业的产品包括了传统的长条巧克力块,果仁糖,复活节、圣诞节等应节糖果。
1939年,瓦尔登布赫的骚乱。
时届二战,巧克力的生产规模逐步缩小,并最终在1940年完全停产。
1946年,他们回来了!
阿尔弗里德·瑞特的巧克力工厂继续生产各种不含可可的糖果。
1950年,终于有可可了。
可可再次在市场中自由交易,各种禁运也被取消了。公司终于可以自由生产她的巧克力产品。
1952年,新一代的人。
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里德·尤金·瑞特逝世,享年66岁。它的儿子阿尔弗里德·奥图·瑞特接过公司的领导大权。
1954年,新的纪录:一天四吨!
企业已经拥有100名员工,并且达成了一项新的纪录:在一天内生产出四吨重的巧克力块。
1959年,时代的结束。
公司的创始人,克拉拉·瑞特逝世,享年82岁。
1960年,征服南德的小方块。
阿尔弗里德·奥图·瑞特决定把公司的业务专注于巧克力方块上。许多其他产品如应节糖果,长巧克力块和空心人物巧克力都逐渐停产。并成功打响Ritter Sport的品牌。在当时,新的方形巧克力是用巧克力色的赛璐玢纸包裹着的,同时上面还显眼地标注着Ritter Sport的logo。
1970年,小方块已遍布德国。
这一年对于这个家族企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她已经被全德国民众所熟知。Ritter Sport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酸奶口味巧克力——德国第一种包含有酸奶的巧克力。同时遍布全国的电视广告也是当时德国前所未见的事物。这个现代的、令人愉快并且又独特的广告,和“完美的巧克力,就是方形的”这个响亮的口号,强调了Ritter Sport的独特之处。
本网站旨在传播弘扬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创外其他故事源于网络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及内容不符,请及时拔打0754-88485995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
在我国古代,唐诗是一种起源文化的另类代表,在唐诗的鼎盛时期过后便是宋朝的到来,于是便出现了宋词,当然宋词的出现是在唐诗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宋词却又发展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并且在宋词中会出现笋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诗歌中会经常性出现,可以说是宋代诗词诗歌的一种创新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诗人跟唐代诗人创作心理变化的不同以及心态的变化。 ...
说起台湾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鸡排,芋圆,还是……永和豆浆? 虽然听起来没有前两者那么诱人,但对于大陆吃货来说,永和豆浆无疑是最熟悉的台湾小吃之一。豆浆油条,蛋饼饭团,都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工作日早餐。 台湾永和豆浆店里的小吃 前段时间,我们去了台湾,想尝尝当地的永和豆浆,吃起来跟大陆是不是一样。没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浆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